close

第五章

能力大哉問(一)

美國文化最強調能力,日本與中國則否。多數人並不認為進步的秘訣在於深刻瞭解自己的能力,有趣的是,每個文化最不執著弱點的人皆是55歲以上的年長者。 人們常將優點視為理所當然,將缺點視為「機會領域」。人們對弱點的成見深植於教育和生活中,例如:會花多一點時間和兒女討論成績差的科目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二)

值得投注最多時間在孩子的弱點上嗎?心理學家榮格:「要破壞、瓦解或是削減某件事時,批評大有用處。但是如果要建設什麼,批評只會壞事。」 天賦是上天的恩賜,但必須付出努力才能轉化成能力。由此觀點看,專攻缺點不是勤奮,而是不負責任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三)

 當我們找到一種天賦,要將之培養成能力,但表現卻不如人意時,不該就此被打敗,這是學習的大好時機,但如果接下來幾次仍未達標準,就表示找錯方向,應該罷手,沒必要愚弄自己。 哲學家史賓諾沙:「做自己,發揮我們最大的能力,是人生唯一目的。」

 

能力大哉問(四)

書中所列主導特質只是摘要,模式一樣,脈絡卻不同。 「能力發現剖析測驗」所測出的五大主導特質不是單獨存在,他們相互關聯、組合、調整、改變。很少有人擁有相同的主導特質。 即使四種主導特質相同,也會有截然不同的行為,故不應個別檢視,要看每種特質如何互相影響,自覺的真正祕密正在其中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五)

◎學會某種新知識或技巧之後,你會發展新的能力,重新設定人生的路,但不會發展出新的主導特質。

專注於自己的主導特質可以使人更堅強,對於新發現採取開放的態度,因自覺而帶來自信,從而賞識擁有不同特質的人。 對自己主導特質的自覺,可以抵抗來自家庭、社會認為你「應該如何」的壓力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六)

弱點的定義是:阻礙卓越表現的事物。「不擅長的領域」不是弱點。例如:不懂週期表不是弱點。 當工作上需要用到不擅長的技巧或知識,弱點因此產生。因此,知道自己有一些會妨礙傑出表現的弱點時,首先要分辨這是屬於技巧、知識上的弱點,還是天賦的弱點。即:充實知識、技巧後仍不如人意時,缺少的一定是天賦,應另尋更有創意的策略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七)

駕馭先天弱點的策略:

1.想辦法改進:有些基本要求是必備的,如表達、傾聽、生活有序、準時、負責等。如不能改進,就會影響其他領域的優勢。

2.設計支援方法:例如,無法集中注意的老師一次只改五份考卷,起身沖杯咖啡或餵貓,再改五份;天生沒條理的管理人規定自己一個月一定清理一次書桌;用PDA避免忘東忘西等。

 

能力大哉問(八)

3.利用擅長的主導特質掩護弱點:例如具有「追求」、「溝通」特質的麥克因為一場演講而克服的口吃的毛病。

4.找個互補的最佳拍檔:例如對數字沒轍的企業家與會計師合作;不擅長「個別」主導特質的主管請人力顧問協助瞭解員工。

5.放棄弱點:例如,缺乏同理心的管理者在多方嘗試瞭解員工失敗後,向員工坦承自己缺乏體諒,員工因此覺得主管更真實,值得信賴。

 

第六章 以能用人,因能而異

一視同仁等於一事無成 找對人做對事

 

第七章 能力為企業之本

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獨特的;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他最擅長的領域。 多數組織非常注重員工的專業技巧、知識與工作經驗,卻忽略他們的天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ning liu 的頭像
    shining liu

    喵媽練功坊

    shining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